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贿赂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的行为方式有两种:索贿和受贿。索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主动向他人索要财物,受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对于贿赂罪的定罪金额,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数额标准。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受贿罪的具体数额标准如下:

1. 个人受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2. 个人受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的;

(2)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需要注意的是,受贿罪的定罪金额并不是唯一的定罪标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受贿人的职务、受贿行为对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等。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受贿罪。

此外,对于行贿罪,我国刑法也有相应的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行贿罪的定罪金额与受贿罪相同,即个人行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个人行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为谋取非法利益的;

(2)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需要注意的是,行贿罪的定罪金额也不是唯一的定罪标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行贿人的身份、行贿行为对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等。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行贿罪。

贿赂罪的定罪金额并不是唯一的定罪标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贿赂罪。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触碰到法律的底线。比如说,贿赂。你可能觉得,贿赂就是给点小钱,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你知道吗?贿赂金额多少可以定罪呢?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这个谜底吧!

一、贿赂金额的定罪标准

你知道吗?在我国,贿赂金额的定罪标准分为两种情况。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个人行贿的情况。

个人行贿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个人行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就涉嫌行贿罪了。当然,如果行贿金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但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之一的,同样需要依法追究其行贿罪的刑事责任:

同时向三名或以上特定人士进行行贿;

使用违法收入作为行贿手段;

实际上利用行贿手段来获取职务的晋升与调整;

向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要监督管理职能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用以实施非法活动;

向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行贿,从而影响到司法公正的执行。

单位行贿罪:单位行贿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向3人以上行贿的;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受贿金额的定罪标准

当然,除了行贿,受贿也是贿赂的一种形式。那么,受贿金额多少可以定罪呢?

受贿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

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

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

三、贿赂金额定罪的影响因素

除了贿赂金额本身,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贿赂罪的定罪和量刑。

情节严重程度:如果贿赂行为情节严重,比如涉及重大公共利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等,那么定罪和量刑都会更加严厉。

是否主动交待:如果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自己的罪行,并积极退赃,那么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是否有立功表现:如果行贿人在侦破重大案件、挽回重大经济损失等方面有立功表现,那么也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四、

贿赂金额多少可以定罪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要因为一时的私利而触犯法律。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记住,诚信为本,守法为荣!